能源轉型道阻且長,天然氣將扮演什么角色?
2023-07-12 13:34:45 創始人 0次 我有話說

來源:新浪財經

微信圖片_20230712132856

極端高溫、山火、河流枯竭……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天然氣作為清潔、低碳的化石燃料,正成為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過渡能源。

  與此同時,在地緣沖突和天氣等因素擾動下,天然氣價格劇烈波動。去年,素有“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之稱的荷蘭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飆升至345歐元/兆瓦時,屢次刷新歷史紀錄。而如今,TTF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經遭遇“腳踝斬”,7月3日位于40歐元/兆瓦時下方。

  相對于現貨,天然氣長協相對更穩定。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液化天然氣營銷和貿易副總裁沈善睿在亞洲能源論壇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天然氣長協是比較好的,能源的穩定供應非常重要,而大量購買現貨天然氣不利于能源穩定供給。

  能源轉型無法一蹴而就,各國需要平衡好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而天然氣具有明顯的低碳、清潔優勢,將在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的過渡作用。

  中國需提升天然氣使用量

  天然氣發電因其清潔性、環保性、靈活性等優點受到不少國家青睞,以天然氣發電逐步代替煤炭發電,可以減少污物排放,降低碳排放總量。

  例如,1995年以前德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的占比較高,1985年曾達到41.32%,之后煤的使用量和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迅速降低,到2017年下降至21.27%。2011年以后,隨著核能占比下降,風能、光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比迅速上升,2018年德國一次能源消費中天然氣占比約23.4%,超過煤炭。

  為保證能源供應多元化和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一些能源消費大國越來越重視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日本、韓國、美國、歐洲都在大規模興建LNG接收站。國際大型石油公司也紛紛將其新的利潤增長點轉向LNG業務。

  目前中國人均天然氣年消費量不足200立方米,與世界平均水平還存在差距,與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差距更大,中國天然氣消費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章領在亞洲能源論壇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中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但是天然氣在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占比還是非常低的,需要有效地降低煤炭使用量,提升天然氣使用量。據預測,一直到2040年,中國的天然氣市場都會是一個增長的趨勢。

  價格偏高是消費規模偏低的重要因素。王章領表示,目前消費者使用天然氣的經濟壓力是非常大的,但這當中也有很多的機會,可以通過技術降低LNG終端消費的價格,這樣能夠創造更大的市場。從一個聯通能源提供者和消費者的橋梁建設者角度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的突破和創新,最終就會使LNG終端消費的壓力減輕。中國是建設LNG接收站數量最多的一個市場,我們占有50%以上的份額,同樣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和創新技術。

  與此同時,中國天然氣產量正在逐步增長。2022年,中國天然氣產量達217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4%,其中常規氣產量為176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6%;頁巖氣產量為24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8%;煤層氣產量為11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9%;煤制氣產量達5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

  抓住中國天然氣市場機遇

  隨著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也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之一,中國天然氣市場的機遇也吸引了海外企業。

  馬石油在中國的天然氣業務始于2006年,彼時馬石油液化天然氣與上海燃氣簽署了第一份在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長期協議,為期25年,并于2009年成功交付了第一船液化天然氣。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進口LNG超過6344萬噸。其中,從馬來西亞進口LNG超過736萬噸,占馬來西亞LNG總產量的22%,占中國總進口量的12%,僅次于澳大利亞的34%和卡塔爾的25%。

  在沈善??磥?,中國的市場容量很大,整體能源需求很高。在城市化過程中,未來可能還會有2億人口進城,能源需求將繼續上升。隨著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長,中國對LNG的需求將逐漸恢復并實現增長。這些因素都使得馬來西亞繼續看好中國的天然氣市場。

  2022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出現首次下降,達到3663億立方米(約合2.6億噸),同比下降1.7%。2022年中國進口天然氣10925萬噸,同比下降9.9%,其中,進口LNG同比下降19.5%。

  不過,沈善睿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加速,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也會恢復,天然氣需求增長會是一個長期過程。

  對于接下來的計劃,沈善睿表示,未來四年馬石油將確定有超過5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項目投產,可以提供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2024年6月,由馬石油合資的加拿大液化天然氣一期項目預計投產,該項目中馬石油占有330萬噸的產能。此外,馬石油第三個浮式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在馬來西亞沙巴進行開發,預計2027年投產,該項目年產能將達到200萬噸。

  打好CCS和CCUS組合拳

  除了在消費端更多地使用天然氣這類低碳、清潔的化石能源,將已經產生的二氧化碳封存和利用也至關重要。

  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是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或相關排放源中分離出來,輸送到封存地點,并長期與大氣隔離的過程。這種技術被認為是未來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變暖經濟、可行的有效辦法。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術是CCS技術新的發展趨勢,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捕獲、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或封存的一種技術。該技術具備實現大規模溫室氣體減排與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協同作用,是未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技術選擇之一。

  王章領分析稱,當前CCS相對成本比較低,技術也相對成熟,是快速減碳的一個重要路徑。當全球在二氧化碳利用技術上取得很大突破的時候,也把成本降下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再打好CCUS和CCS的組合拳,這可能是經濟性最佳的方案,將亞洲經濟的多樣性和生態的多樣性有機結合起來,共同推動CCUS和CCS,助力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需要警惕的是,未來需要關注減排過程中可能形成的新貿易壁壘。今年4月18日,歐洲議會批準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根據歐洲議會的公告,CBAM覆蓋的商品包括鐵、鋼、水泥、鋁、化肥、電力、氫以及在某些條件下的間接排放,螺釘和螺栓以及類似鋼鐵制品的下游產品也會被囊括在內。進口這些商品的商家需要支付生產國家的碳價格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碳配額價格之間的差價。CBAM將從2026年開始逐步實施。

  對此,王章領提醒,據相關機構預測,如果歐盟的碳稅實施的話,2030年中國的貿易成本可能要增加2500億,對亞洲的經濟沖擊也是非常大的。怎么在解決亞洲能源問題的同時還保持經濟的活力?從中國的經驗來看,我們要放眼亞洲,建立一個統一的能源大市場,充分發揮好亞洲各個國家多樣性經濟和多樣性生態的優勢,為推動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亞洲價值。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9国产在线视频|日本VA欧美VA欧美VA精品|夜夜添狠狠添高潮出水